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89
臺南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

《臺南好滋味》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


芬蘭的教材改革強調學校教育的重點須提升學生面對未來世界需求的能力,提倡「主題式學習」,以跨領域教學取代分科學習。

《台南好滋味》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領域,將台南各種在地的好滋味具象化,並進一步把《台南好滋味.鮮蚵篇》課程設計延伸至長達一年的廢棄蚵架及保麗龍議題探討,帶領學生關懷海洋汙染的環保議題;《台南好滋味.糖香篇》探究製糖的歷史及認識社區營造下的清代糖廍風華再現;《台南好滋味.咖啡篇》帶領學生了解新鮮咖啡果實的後處理及咖啡豆烘焙,更關注公平貿易咖啡的議題。

期待透過此課程,讓學生深刻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透過後囑教育進而影響家長,擴大教育影響層面。


專案具體內容:

台南的人文氣息與美食文化,已經成為台灣的著名景點,因此本校規劃《台南好滋味》主題式課程,採取戶外教育課程模組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領域。

美國進步主義大師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校教學的內涵是要盡量跟現實生活相結合,所以要讓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區,進入實際的生活環境,並運用感官直接進行觀察與體驗的學習。

對學習者而言,教室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可置身於真實情境中,更貼近自然場景,以更直接的方式,獲得第一手經驗及多重感官學習。對教學者而言,教室不只在校園的圍牆內,戶外教育打破圍牆的藩籬,將整個城市視為一座教室。


【當蚵農、採甘蔗、烘焙咖啡豆】

《鮮蚵篇》主題課程帶領學生當一日蚵農,透過親手在蚵殼上打洞、綁蚵串,再穿著青蛙裝至七股潟湖中綁蚵串的體驗,讓學童知道蚵農平日工作的辛勞;《糖香篇》主題課程帶領學生參訪復古糖廍,並體驗採收甘蔗、榨汁及熬煮黑糖;並參訪善化糖廠,了解糖廠百年製糖史;《咖啡篇》主題課程從咖啡果實採收、浮豆、脫皮、曬豆、脫殼、選豆、咖啡豆烘焙的流程進行全程體驗,落實學童的五感體驗,並帶領學生關注公平貿易咖啡的議題。

兩位教師更親自編寫《台南好滋味.鮮蚵篇》、《台南好滋味.糖香篇》、《台南好滋味.咖啡篇》等三本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教材。


【把原本單純的農家體驗轉化成系統性的教育課程】

戶外教育前,透過學生自主學習、製作書面報告及大海報、小組討論與發表、教師授課和影片學習,讓學生對主題課程有初步概念。在戶外教育當天,透過專家指導,學生在實做中學習,達到五感學習之目的。戶外教育活動結束後,學生透過照片欣賞回顧戶外教育的點滴並完成學習單、分組進行討論及分享參觀心得,讓學生能發表、提問和省思,最後再由教師統整,完成教學活動。

1.《鮮蚵篇》穿青蛙裝走進七股潟湖→蚵殼打孔、綁蚵串、蚵田採收及養殖方式介紹→蚵灰窯蚵灰製作→安平古堡臺灣城殘蹟蚵灰的應用→ 臺南美食蚵仔煎。
2.《糖香篇》蔗田採收紅甘蔗及白甘蔗→糖度計測量糖度→清代糖廍孔明鼎及石硨介紹→手工黑糖製作→椪糖DIY→日治時期新式糖廠及糖鐵→善糖博物館。
3.《咖啡篇》咖啡樹種植及咖啡豆介紹→東山咖啡園咖啡採收→咖啡果實浮豆、脫皮、曬豆、脫殼、選豆→咖啡豆烘焙及沖泡。

戶外體驗學習後,教師利用學習單、學習筆記、專題書面報告、小組簡報、日記、作文等,採多元評量方式,讓學生透過觀察、實作、發表與討論,鼓勵學生思考人與環境、人與產業、人與社會的意義,增加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與積極學習的態度,以及欣賞他人的美德。


【營造良善親師溝通管道,鼓勵親子共學】

除了課前的準備、與戶外課程的真題時體驗,教師亦透過紙本親師通訊及LINE群組,營造良善的親師溝通管道,營造親子共學的氛圍,鼓勵家長也一起來參與戶外教育前、中、後的過程,在親師生合作下,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學生部分,採用合作學習法、PBL問題解決法、BIG SIX大六教學法,將課程加深、加廣化,讓學生在主題式課程的架構下,除提升資訊素養外,也可以有系統、有效率的學習。

同時,我們落實班群學習,透過跨年級合作,推動混齡教學,以達楷模學習遷移默化的精神。亦將課程配合議題討論,關懷生活環境,從戶外教育中發想獨立研究的題目,培養學生主動探討與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採用開放性問答題的學習單,無固定的答案,由學生透過圖文創作,自由表達內心想法與觀點,提升學童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將課程延伸到台南市獨立研究競賽,並獲得第一名。


【學生因外界協力得到更多力量】

課程的延伸,在台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的輔導下,成立「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並吸引了社區大學、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善化糖廠、立法委員服務處、蚵農、咖啡農、班親會等共同協力,幫助教師與學生能順利完成課程目標。

當我們進行廢棄蚵架及保麗龍探討時,更前往拜訪成功大學、南台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授、市府官員、蚵農、舢筏協會、產業界人士等,均幫助學生獲得更廣泛的理解與互動。

參與過《台南好滋味》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的學生,普遍獲得以下收穫:
1.喜歡戶外教育,並重視安全性。
2.能蒐集資料並製作專題報告。
3.認識環境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4.了解家鄉的產業。
5.了解海洋資源及產業發展。
6.了解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基礎知識。
7.更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成果與效益:

A、學生的天性就是喜歡到戶外探索,透過戶外教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建構系統化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鮮蚵篇》中,學生穿著青蛙裝走進七股潟湖中,被冰涼海水束縛著青蛙裝的奇妙滋味,是學生難得的經驗;在《糖香篇》中,學生親手採收白甘蔗、削完皮後在田邊啃甘蔗也讓人印象深刻;在《咖啡篇》中,鮮紅色的咖啡果實經過採收、浮豆、脫皮、曬豆、脫殼、選豆,才能進行咖啡豆烘焙,種種過程讓學生大開眼界。

B、在《鮮蚵篇》中,學生看到海岸充滿廢棄蚵架和遍地的保麗龍碎屑,甚感憂心,萌生想要解決此一困境的念頭,在老師及各界專家的指導下,從事廢棄蚵架及保麗龍的獨立研究,學生主動排班多次到海岸進行拍照及觀察紀錄,將觀察結果做成報告,並在台南市巴克禮公園利用戲劇展演的方式,對社區民眾進行宣導,喚起民眾對廢棄蚵架及保麗龍的關注、為守護台南海岸盡一份心力。

C、在《咖啡篇》中,學生了解從新鮮的咖啡果實到深色的咖啡豆要經過一連串的後處理過程,原來一杯香醇的咖啡背後,要投入這麼多的心力,也知道每一道關卡都需要極大的耐性才能完成,特別是人工的方式一顆顆選豆,從數以萬計的咖啡豆中將劣豆篩選掉,眼力、專注力、耐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以虹吸式咖啡壺沖泡咖啡時,在火候控制、攪拌力道與時間掌握上,都要具度高度的專注力才能將咖啡豆的風味完美呈現。

D、在《糖香篇》中,學生用屈光折射式糖度計和比重式糖度計進行甘蔗汁的糖度測量,比較紅甘蔗和白甘蔗的甜度,測量結果得知是白甘蔗甜度較高,學生從中獲得課本上的驗證,早期台南地區種植大面積的白甘蔗是用來製造高品質的糖。在《鮮蚵篇》中,學生穿青蛙裝在潟湖中行走,舉步維艱,在烈日下從蚵棚採收沉重的蚵串,用接力的方式傳遞到舢筏上,又熱又累,十分耗費體力,完全能體會蚵農的辛苦。

E、在《鮮蚵篇》中,從戶外教育的主題課程中,學生對海岸汙染感到憂心忡忡,且將其列為獨立研究的題目,並進行為期一年的「廢棄蚵架及保麗龍」深入研究,進行田野調查、拜訪專家學者、長期的觀察紀錄、跟台南市政府相關局處溝通,並在學校禮堂及台南市巴克禮公園進行公開發表,對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進行宣導,也在台南市獨立研究競賽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績,並獲得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F.、平面媒體以半版的大篇幅報導廢棄蚵架及保麗龍的現況,促使台南市政府積極尋找會造成海岸污染的舊式蚵棚替代方案。透過學生廢棄蚵架和保麗龍的獨立研究,使家長也開始積極關心海岸汙染的問題,達到後囑教育的功效。將成果分享到台南市教育局戶外教育專業社群,與各校校長、主任進行課程施做經驗的分享。兩位指導老師獲邀至台南大學、北門高中、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專題演講。



影響力與擴散性:

1、《台南好滋味.鮮蚵篇》獲選為104年教育部戶外教育課程模組,並受邀至台南市教育局戶外教育專業社群對台南市國中小校長及主任進行分享。

2、然而要精益求精,兩位老師又發展出《水——從源頭到出海口》課程模組,獲得105年教育部優質課程方案,代表台南市至國家教育研究院對全國國中小學推動戶外教育的校長、主任和老師進行經驗分享。

3、《台南好滋味.糖香篇》與《台南好滋味.咖啡篇》,透過跨年級合作,分享教學經驗與課程規劃。

4、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亦獲得《未來Family》2016年5月號「台南市南大附小結合在地文化,深入品嘗蚵與鹽的滋味」專題報導。

5、各次戶外教育皆獲得電子及平面媒體的報導,具有教育宣導及課程推廣的功效。



相關連結:

翻轉教室學習模式〉帶孩子走向戶外, 知識才會貼近生活
千年藻礁遭廢水毒害 學生一人一信寄總統 學生101個理由 促總統兌現救藻礁
體驗原民文化 南大附小訪西拉雅聚落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 獲選全國優良水環境巡守隊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