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活動
活動宗旨
設計理念
接軌國際
未來觀點
最新消息
教室應該不一樣
影音筆記
影片集錦
活動花絮
徵選辦法
徵選辦法
我要提問
臺灣100專案介紹
關於基金會
Toggle navigation
首頁
關於活動
活動宗旨
設計理念
接軌國際
未來觀點
教室應該不一樣
最新消息
影音筆記
影片集錦
活動花絮
徵選辦法
徵選辦法
我要提問
臺灣100專案介紹
關於基金會
教室應該不一樣
傳統填鴨式、單一學科的學習方式已經過時,愈來愈多教育工作者嘗試打破學科框架,重新設計跨領域教案。在臺灣,「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教學」計畫,去年共獲得雙北市19所小學熱烈迴響,這個計畫最想實驗的是,在有教科書、教學進度、每週訂有明確上課時數的種種限制下,如何讓師生們體驗這種全新學習方式?調課、備課過程也許繁瑣費心,然而成果令人興奮,從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獲得新啟發、學生找回自主學習動機,連家長的反應也超乎預期,相信這是有效學習的良好途徑。
4月下旬,關渡國小活動中心的地下室,儼然成為大型的「造船廠」,一艘艘不同造型的獨木舟一字排開,很難想像,這些都是六年級學生的作品。這所台北市唯一濱海的小學,去年的畢業典禮,孩子們划著自己打造的獨木舟跨越淡水河,領取畢業證書,不一樣的畢業典禮,在孩子成長過程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回憶。 造舟的複雜度高,由大沐老師溫志榮帶領170名學生,從搭骨架、組裝、綁繩、塗膠及為船身蒙布,大約花了一週的工作時間,分工製作四人座的獨木舟。 完成這艘船只是學生們其中的任務之一,這次的課程還結合七大相關科目,包括閱讀海洋有關的詩和散文的語文課,丈量和大小舟比例的數學,介紹天象、潮汐的自然科學,參觀關渡碼頭,認識當地特色文化的社會課,創作和彩繪設計的美術等,這些和海洋與造舟相關的主題課程。
在美國、歐洲、紐西蘭、日本已經開展多年的「主題式學習法」(Phenomenon-based Learning)近幾年廣為流行,這種教學方式就是在授課過程中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以「歐盟」做為學習主題,課程內容可涵蓋語言、歷史、政治及地理等不同學科,讓課程更完整與多元,期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效果。
芬蘭率先以主題式教學,取代單一學科授課模式
教育領先的芬蘭早在十年前就推出相關課程,去年更宣布教改,在2020年前,將以主題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分科授課,用整合教育取代以前各個獨立的學科,而老師也必須互相合作,共同教學。
芬蘭學者認為,學校教育的重點,應該提供學生面對未來世界的需求,而不是一味重視成績。從2016年8月起,首都赫爾辛基7~16歲的學生,每年至少要有一段時間,以此種模式學習。
在美國,主題與實作教育正崛起。影響全球網路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去年在Google總部山景城,實行實驗教育計畫,5~12歲的學生以混齡教學,沒有傳統的課表與功課,其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就是主題項目導向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也就是讓學生從搜集資料、研究到執行,或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一項任務。
去年度,「教室應該不一樣」計畫在雙北市的十八所小學,包括博愛國小、南門國小、關渡國小、士東國小、清江國小、大豐國小、永吉國小、玉成國小、龜山國小、社子國小、大佳國小、芝山國小、雙溪國小、直潭國小,和私立的再興小學、新民小學等,推廣為期一~二週的主題式教學。課程主題包括:「一艘我的船」、「獨一無二的標誌」、「我是畢卡索」、「我寫故我在」、「跟著民謠去旅行」、「筷藝生活」、「椅丫椅丫喲」、「跟著歌舞遊世界」、「校園有藝思」、「超級筆一筆」、「國家公園巡禮」等。
十八所小學首度嘗試整合教育,親師反應熱烈,超乎預期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已有一些私立小學進行主題式學習,但是著眼於全國公立小學數十萬名學生,「教室應該不一樣」教育計畫最想挑戰的就是,在有教科書、教學進度、各科每週都有明確的上課時數等種種限制下,如何能夠在公立小學進行,讓教師及孩子體驗這樣的學習方式?必須面對與解決的難題為何?清江國小原本對於參與這個教育實驗有些遲疑,沒想到,該校竟有不少老師願意試試看。清江國小校長劉國兆表示,老師們花了很多時間,互相幫助和教學觀摩;該校主任徐佳瑀也說,調課安排很辛苦,然而,欣慰的是,小朋友十分喜歡這次的教學活動,普遍認為很有趣,家長的反應也超乎預期。
「教室應該不一樣」教育計畫整合許多資源,希望結合體制內外的老師,激發出不同的火花。例如「跟著音樂去旅行」,由水玉教育基金會藝術總監、聲樂家詹怡嘉,挑選了15首最經典的古典樂,讓孩子針對不同版本的樂曲欣賞比較。 這個課程由多年來實施學思達教學法的永吉國小老師林姿君授課,一個星期的課程中,小朋友除了聆賞音樂外、還要針對音樂家及其出生地做研究、了解聲音的傳播原理、扮演成音樂家上台介紹作品等,訓練自學、思考和表達能力。
清江國小的「我是畢卡索」主題,則找來番茄田藝術總監羅貫庭設計,在認識西洋藝術的過程中,孩子要寫畫家自傳、臨摹畫作、扮演畫作上的人物和成果發表板設計等課程。
這次「教室應該不一樣」的教育計畫,綜合了主題式教學的四大特點:
第一,跨領域學習,不著重單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學科。
以新北市龜山國小的「筷藝生活」為例,其中融合國語,包括閱讀筷子相關的故事和寫詩、數學中的槓桿原理、包裝與海報等美術設計、認識森林與木頭質料的自然、了解筷子文化與禮儀的社會與工藝等多項領域。
士東國小「獨一無二的標誌」,目標是設計學校的校徽,同時結合五年級的國語課文「引人注目的Google標誌」,蒐集相關資料的電腦資訊,設計與製作的藝文美術,和作品發表的綜合生活和口語表達。
第二,結合各科老師合作參與。
主題課程有相關性,因此各科老師們不能只是單打獨鬥,需要更多的討論與整合。這次的教學專案進行前,每個學校的老師與行政人員都經過多次討論,共同腦力激盪。以清江國小的主題「我是畢卡索」為例,原本偏向藝術教育,經過自然、美術、資訊老師的討論,讓自然老師介紹達文西,既是藝術也是科學家,讓孩子有更多的聯結。老師們還自組LINE群組,隨時丟出新的想法,進行討論,交換授課心得。
此次自行設計主題課程的士東國小,由校長林玫伶主持,連同教務主任、教學組長、導師和科任老師召開三、四次會議,並個別與老師討論互動,而老師之間也常聯繫,共同分享課程。
第三,學生共同合作的機會多過競爭與比較,團隊合作更重要。
主題式學習的成果大都透過分組完成,小組成員們需要不斷討論、思考,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團隊合作」是很多小朋友認為最重要的學習。
關渡國小的學生分享,獨木舟最困難的部分是裁切和測量,如果出錯,不可能重來,所以大家都特別小心。尤其「造舟之後,我們學到很多,平常比較愛玩的同學,現在變得很認真,平常比較安靜的,現在變得更主動,大家都有進步,這樣的感覺很棒!」
龜山國小的老師,教導同學們要有「共好」的觀念,小組的成員裡,會的教不會的,年紀較大的照顧年紀小的學弟妹。
第四,發現孩子不同的天賦。
如果上課只有聽講、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不易被看見,成績好的學生也只知道念書,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更容易找到每個人的亮點。 例如造舟的難度較高,一開始,學生們不知道如何分工,但漸漸的,孩子發現各自在行的領域,有的人擅長鋸木頭,有的很會釘釘子,有的對色彩很敏感、能夠設計,有人雖然手作不好,但是國文造詣高,可以幫船取名字。
溫志榮回想,曾經帶領邊緣學生做獨木舟時,有個學生在看到船下水那一刻突然開始流淚,「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成功的經驗……,」他分享,能夠獨立完成獨木舟,讓他很有成就感,這是他從未有過的經驗,永難忘懷。
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每個人不同的角色,正如關渡國小其中一艘船的名字「黎明之星」,命名的學生形容,「每顆星星都代表著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發光發熱的一天。」
新上任的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於主題式教學給予肯定,他在接受《未來Family》專訪時表示,「跨領域的主題統整學習機會,對孩子來講可做更好的運用。我們都相信,原來分科所學比較分離破碎,主題統整在應用上可以有更好的體驗。」他認為,在學期中,不管是一個月或一週的,跨學科以主題方式上課,是很好的統整學習。在過程中還有團隊合作,也是培養孩子的能力之一。
體制外的學校如宜蘭華德福已經運用主題式教學好多年,也有不錯的成果。董事長嚴長壽非常認同「主題式教學」,他認為,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老師之間跨領域橫向整合,但它必須經過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切磋整合後,才能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尤其是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整合與應用資料,成為關鍵。
跨領域教學點燃孩子學習熱情
「教室應該不一樣」計畫的發想人也是推動者,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顧問周慧婷分享,當初推動這項計畫,也是源自美國小學教育的啟發。三年前,在美國就讀小學的女兒,經歷主題式教學,讓她印象深刻。她一直思考,這種更生活化、更自主、涵蓋多元的教學方式,有沒有在臺灣體制內學校落實的可能性? 當時,她女兒的導師先在課堂上講解簡單的西洋藝術史,之後讓學生選出喜歡的藝術家深入研究。孩子們必須自己在圖書館或網路尋找資料、臨摹,以及用第一人稱寫出自傳,最後還要發表。
熱愛芭蕾舞的女兒後來選擇研究印象派畫家竇加(Degas Edgar),原本她對於西洋藝術認識不多,但是經過那週的訓練,周慧婷發現,女兒不但對竇加的生平與作品如數家珍,而透過這種整合教學方式,對於蒐集資料、做研究與表達能力,都有幫助。「這樣的學習方式,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學校教育應該與時共進,教導孩子未來用得到的能力。教室應該不一樣,透過由下而上的努力,創造孩子更美好的未來。
取材來源:
《未來Family》官方網站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3922
觀看更多「教室應該不一樣」計畫教學花絮
http://tw100.cwgv.org.tw/contents/album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請使用 1280*768 以上解析度觀看,Chrome、Firefox 或 IE10 以上版本瀏覽以達到最佳效果。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