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84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我的影音達人夢就在TMS!


我們常聽到:學界抱怨學生找不到工作,產業界卻找不到適合的技術人才。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簡稱TMS)是由台北市文化局和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全國第一所由政府捐贈基金會辦的機構;也是全國第一所技術型(以培育音樂、展演、視覺技術暨行政人才)的實驗教育機構。

影視音及展演產業在台北發展蓬勃,內容豐富多元,是相當顯明的城市特色,若能結合實驗教育規劃,對懷抱影音夢想的年輕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學習創意思考與專業技能、探索自我與職涯的難得機會,也期待透過培養年輕人才,深化產業根基。預期未來台北市的實驗教觸及全市學生的3%~5%,TMS的教學成果將成為未來發展國高中藝術教育視覺組的參考。

專案具體內容:

TMS校長小野說:「我們不是只為了教出畢業後可以進入職場的技術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自學能力。技術與人文素養,是一體的兩面。」小野說,因為自己的兒女從小就在不適合他們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到學校都會被羞辱,所以他曾幾度帶著孩子蹺課去戶外玩耍、親近大自然,他一直有改變體制教育的想法,希望可以在TMS實現幾十年來的願望。

TMS是全國第一間影音實驗學校,採用互動式學習,重實務養成,以培養影視產業技術人才為主,兩大課程特色為「課程多元,學風自由」、「專業實作,創意行動」,入學不以會考成績為錄取標準,在入學面談中考核學生是否具備自我學習、獨立作業等能力;沒有上下課鐘聲、沒有考卷,而是多元評量,培育影音基礎人才最重要的技術、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沒有圍牆的學習場域,除了培育人才,TMS的成立更是提供台灣對於創新教育模式之新思考方向,期望帶領高中學子串聯生活經驗與知識,認識真實世界與自我價值。


【打掉重練的技術課】

每項課程都會使用專業工具實際進行操作。以「平面攝影課程」為例,學習專業技術是「打掉重練」的過程,因為過於習慣用手機拍照,產生「攝影手機化」、一按即拍、修圖軟體興盛等問題,從不需要考慮光線或顏色問題;甚至對於數位單眼相機、電池、記憶卡、鏡頭都非常陌生。
平面攝影課程林聰鎰老師堅持,攝影工具有很多基本技術如燈光、快門、白平衡、感光度等,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必須學會觀察、控制光影的變化,透過手動控制條件,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才能拍出好照片。

課程內容包括兩大方向:

(1) 本校以培育「音樂、展演、視覺技術暨行政人才」為主要目標,課程分為通識和專業兩類:
第一年專業課程為靜態攝影、動態攝影、音響、燈光;第二年為電視、電影、展演、新媒體等產業見習和實作;第三年則是畢業展演及業界實習。專業技術課程由外聘的業界老師授課,教學內容牽涉到許多科學原理,例如:攝影的色溫、成像和光學原理,音樂的聲音、聲波、頻率、波長等都是物理的問題,透過「主題式教學」整合各領域學科知識。
另外,通識科目包括:文學、社會、英文、音樂、表演等五大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社會學,老師帶學生訪問寶藏巖當地居民、如何聽故事、找資料及整理記錄。

(2) 在結合理論和實務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將跨足產業現場,一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一面發展影音展演專業技能,累積「七力」進行批判思考和創意行動。
我們重視學生的實作(專業技術力)、外語溝通(國際移動力),聘請專任老師開設英語和音樂課程,我們也認為保持健康的體能(體力),才能自由執行各種創意(行動力)。學生畢業之後將能進入電視台、電影電視製作團隊、劇場、演唱會、錄音室,進而前往海外發展,擔負起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橋樑。


【與技術高中電視電影科的差別】

有別於一般技術型高中電影、電視科,TMS在學校制度上有更大的彈性。TMS學期規劃採取四學季制度,每學季約10週,每學季都有主題性,不使學生因寒暑假過長而中斷學習,期間亦安排行動學習和海外營隊,拓展經驗和視野。

老師可以跳脫傳統課綱的限制,以「主題式教學」整合多元領域的學科知識,自主規劃學習教材;且授課時數彈性,可依需求完整上完課程,不受傳統一堂課50分鐘限制。

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TMS更著重啟發學習興趣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透過「選修課程」、「自組社團」、「自主學習時間」和「業界見習和實習」,三年課程將逐步朝向「一生一課表」方向發展。

TMS招生不限年紀,透過混齡群體相處,模擬社會真實組成狀態,其環境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找到自我,未來也能替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學校安排每週有3小時週會時間,讓孩子練習開會,進行民主討論,學校的任何大小事都可以提案,而後討論、傾聽或反駁別人意見,表決後有哪些權責問題要思考,是建議案或決議案……等議題探討,藉此運作班級經營機制,亦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


【打破空間與體制的框架】

TMS打破教室空間侷限,結合每學季不同的主題,例如:第一學季主題為「寶藏巖」,就由老師帶領學生認識當地居民、藝術家、人文生態。或是以「台北市行動學習」為主題,設定台北市幾個區域如北門至西門町、龍山寺、剝皮寮等,將教室拉到實際的場景之中,讓學生分組拍片,用四天的時間拍當地的故事。第一天研究發想、第二天拍攝(另一組人側拍其拍影片過程)、第三天交換工作、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拍攝視角、第四天剪接、後製,最後邀請家長和社區民眾來看微電影,共同參與分享成果。

TMS打破體制的框架,除了培養學生影音的專業技能,也訓練他們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各科沒有考試評量,我們不以考試成績衡量學習表現,而是透過師生溝通的質性評量,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果。


【自主學習的訓練】

作為台北市所辦的實驗教育機構,TMS收到許多參訪要求,因人力吃緊,陳怡光主任規劃將各式任務轉化成學生學習機會的辦法。如:台北市產發局安排「台北設計獎」國際評審參觀TMS,校方便安排整個過程由學生全程進行英文導覽,並安排茶會,讓學生直接與設計大師們面對面互動,於執行活動中學習最新的設計觀念。

校方為學生規劃每週一堂「自主學習」課程,每位學生都必須思考自主學習的內容並自行提案:有人想學空拍,有人想深入研究國中數學某個單元……,藉由安排「自主學習」課程,能夠訓練學生擴散思考、分析自身資源掌握情形、如何取得所需資源、彌平落差的策略等。

豐富的業界見習、實習機會,也是TMS的主要特色之一。一年級即安排多次高關聯度的業界參訪機會,如公視、設備器材商等;二年級時,將平均分配在校學習時間與到業界實習見習時間;三年級時,則有七成時間在業界實習。

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同步挹注有多種資源幫助TMS與產業連結,例如:安排學生參加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主辦之「台北電影學院」及講座,學習世界級製作水平及規格,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成果與效益:

1、放棄主流升學方式而選擇TMS就學的學生們,本身就懷抱許多熱情。有學生國二時就已經對表演藝術產生興趣,並自己努力嘗試創作劇本、拍短片,所以積極投入TMS就讀;也有一名學生不顧家人反對,努力籌錢參加高雄電影節的影片比賽,展現熱情與堅持,終獲得家人支持他追尋夢想。

2、校方為學生規劃每週一堂「自主學習」課程,每位學生都必須思考自主學習的內容並自行提案。學生覺得不會因為考試進度的壓力而忽略自己的思考,是很棒的一件事。利用自學空拍,從科技帶來的全新視角,改變影片的單一看法。

3、有關學校的媒體採訪邀約,統一由「媒體公關社」負責安排,讓學生直接和記者討論採訪需求、訪綱方向、安排受訪者和時間,實際體驗媒體的運作方式。當年只有15歲的謝盈方因為擔任媒體公關社社長,在學習過程中累積許多經驗,也堪稱全台灣年紀最小的公關人員。

4、有學生舉例,文學課對他來說,是一種內心的自我探索。老師會提供大方向的題目,請學生自己找答案;而在社會課的學習中,透過訪談、紀錄片的故事,可以很赤裸裸的碰觸台灣歷史。同時透過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所挹注之資源,與產業產生大量連結,實際擴展學生的視野與接觸。


影響力與擴散性:

本計畫為期六年,預計先招募三屆,之後在取得教育局核准會繼續招生,首屆招生41名學生,過程中將受到檢視,並成為未來相關媒體學校設立所需之評估依據。

從籌備創校以來皆受到教育界及媒體界的多方關注,並與業界、國際和各方領域積極進行交流、擴散。

本校成立具有重要意義,其提供台灣對於創新教育模式之新思考方向,除了以高中技職專業能力作為主軸領域外,由文化局支持,希望培育自身專業領域的人才, 說明除了教育機構,各方都在思考實驗教育之重要性,顯示其影響力。


相關連結:

小野當校長 影視音實驗學校啟動青春戰力
台北西區再生!柯「西區軸線翻轉」獲好評
沒鐘聲、採選修課制 實驗教育重「職場技能」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學校紀錄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