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35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

漂移式自造教育—教學行動車主動出擊


近年全球興起「自造者」(Maker)風潮,強調 DIY、創意及共享。Maker是一種很好的激盪與面對問題的學習心態,結合Maker與多元化更是一種創新自造。

隸屬於教育部國教署的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由羅東成功國小的歷史建築禮堂整修而成,提供包括木作、電腦資訊機器人、3D列印、雷射雕刻等主題教學,供各校以校外教學方式預約到這裡學習。並首創獨特的「漂移式傳播」,將完整課程,包括教材、設備、師資,以行動車「外送」至偏鄉學校,利用教學行動車的主動出擊,讓全宜蘭縣師生公平接觸Maker課程,培養具在地特性的自造素養。

專案具體內容:

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自造者」,熱愛動手做、從做中學習新知、演練技巧。

在孩子較小時候,我們會替他們準備樂高、黏土、顏料筆、疊疊樂、橡皮筋以及其他美工或科學實驗器材,讓他們玩樂操作。但進入學校,當紙筆測驗主導教學時,學生就很難再扮演學習活動的主人,絕大部分的課後補習,也都為了配合升學需求,兒童拆解物件、解構問題、親身重組、發揮創意的機會也就跟著慢慢消失,兒童自造的本能就這樣被剝奪了。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的興起,改變了做中學的命運,強調DIY自製、創意的精神,近年自歐美開始發想,並迅速席捲全球,各國教育者也積極鼓勵「動手做」的Maker風氣,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動手實作、創意發想與解決問題等能力。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以「學生自造課程服務」、「自造師資培訓」、「課程所需設備與材料漂移到各校」、「經營教師社群與教師自造」、「產出縣版科技領域課程」等五方面著手,培養具觀察、思考、規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在地創客。


【整合式教學 融入多元內容】

現行的分領域教學方式是各教各的,學生其實很難把課堂上的知識做統整。中心設計統整各個學科領域的自造課程,例如:木戳章的自造課程統整了藝術與人文、國語文、科技、校本。藉由統整課程的實施,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可以運用的,不是只拿來應付考試用。我們相信這會讓學生更瞭解,知識所學為何?進而對學習這件事更有興趣,並且主動。

此外,中心內備有一般學校不容易接觸到的工具,包括數位製造工具(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裁藝機等)、傳統製造工具(線鋸、刨刀、鐵鎚等),藉由親自操作這些工具,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了解目前科技發展的趨勢,並藉由這些工具來完成他們的創新發明。

課程以實做方式進行,減少老師講授時間。先以設計思考來引導學生,輔以學科領域知識統整貫穿於課程中,最後讓學生實際操作工具來完成設計的作品。

真正自造的歷程是很個人的,而每個學生的能力也不會是均一的,因此在課程之後,我們在意的是學生是否動腦去思索、動手去製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程是否讓他覺得喜愛。中心夥伴以社團方式來指導學生創造發明,在今年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得到1金3銅的成績。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結合宜蘭縣教育輔導團運行,這讓自造教育在宜蘭縣的推廣更有正當性與全面性,且在縣版科技領域課程的制定時更有說服力。


【教學行動車 外送課程】

自造教育的第一個難題是工具與材料的取得,偏鄉地區教育資源尤其匱乏,宜蘭自造中心藉由教學行動車的主動出擊,將師資、課程、創意、設備、材料漂移直送到宜蘭縣的偏遠學校。學校端只要將場地空出來,把學生帶出來,學生就可以在原學校接受自造教育的課程。




成果與效益:

1、以往學校教育多是老師說,學生張開耳朵接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透過課程統整的自造課程,一來一樣可以達到學校傳遞知識的目的,另一則是讓學生對於學習有更具體的概念,也更有興趣參與跟發想。

2、不是每個學校都擁有這些工具設備(絕大數沒有),藉由這樣的課程,特別是到偏鄉的課程外送服務,讓偏鄉小朋友有實際操作的機會,視野因此獲得開展。


影響力與擴散性: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從105年12月開幕迄今,已經辦理17場次約610人次的「學生自造課程服務(含外送課程至偏鄉)」、55場次約1034人次的「自造師資培訓」、16場次的「經營教師社群與教師自造」。16位老師將自造中心的課程納入學校課程內,受教學生402人。

而除了設備與材料漂移到各校外,我們也製作教學參考文件,供老師使用。教案也分享到網路上,這有助於自造技術&自造教育文件的累積,簡單的說就是建立自造教育的知識庫。


相關連結: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 網站
宜蘭縣自造教育示範中心 介紹影片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