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70
新北成福國小

有愛無礙展翅雲世代 遠距微距學習真有趣


成福國小是一所將近百年的老學校,在學校教師社群的努力下,將溼地及山林課程導入教學,因而獲得兩次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後來將行動學習導入課程後,希望將學校營造成生態數位學校。

透過行動學習將空拍、微距、望遠及數位攝影拓展孩子的視野,並將數位工具及行動學習導入弱勢孩子的補救教學。培養孩子成為多元的專家,例如生態觀察家、解說應用家、藝文創作家、環境實踐家……等。


專案具體內容:

成福國小的校本課程強調的是做中學,透過老師和學生的行動讓課程能夠深耕在孩子的心中,例如要愛護校園的生命,就是讓孩子實際進行校園生態調查,先從實際觀察與記錄,認識生物然後記錄生物的故事,讓孩子們自然而然關注身邊的生命進而愛護牠們。

如果希望孩子了解外來種對於本土生態的影響,我們直接帶他們到學校的後山,直接清除外來種的綠癌──小花蔓澤蘭,透過實際的接觸與行動,了解小花蔓澤蘭的超強繁殖力,在清除的辛苦過程中認識並感受外來種的恐怖之處。

而我們的數位體驗式學習,就是讓孩子透過AR擴增實境及VR虛擬實境將孩子的感動重現並分享出來,透過數位導覽及體驗加上網路分享,讓我們的經驗學習模式能夠除了實際體驗外還能透過數位工具將這樣的感動分享給更多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老師將參與各項比賽的獎金捐出,總共捐出的獎金超過百萬元,這些捐出來的經費都添購數位設備給學生使用。透過老師們捐贈的獎金及申請競爭型的計畫經費,學生們的教學工具有超過25台的單眼相機、超過百台的平板、3台空拍機、一台業務型雷射雕刻機、6台3D列印機、10台360錄影機、10台無線微距鏡組……等,希望我們偏鄉的孩子能夠有最棒的數位設備進行學習。


【學生因數位工具,更喜歡學習並具有成效】

本校校本(環境教育)課程編寫以學校願景為核心,結合在地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發展成福特有之「人文教育課程」與「環境教育課程」,利用正課(能力指標相同之課程取代)或社團、營隊等方式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家鄉能有更深切的了解,進而培養其愛護鄉土與自然的情懷。

資源班的孩子在學習上因為理解力與記憶力都比一般的學生差,加上現在許多的學習方式總是一再重複,對於資源班孩子來說反而有了反效果,讓他們排斥學習,不喜歡上課,但是透過平板與新的數位學習工具,讓資源班的孩子在遊戲與操作中學習,透過新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能夠喜歡上學習且具有具體的學習成效。

整個校園和社區都是我們的智慧教室──營造出成福生態數位智慧校園!我們關注校園發生的生態及環境故事,透過數位工具觀察去認識我們校園及三峽的精彩生態,利用數位相機及ipad上的鏡頭去記錄下自己的感動與觀察,透過平版的畫筆去描繪出自己的感動,老師利用數位平台記錄並分析孩子們的學習。整個社區都是我們的教室,教師與學生們進行社區環境踏查與記錄,進而愛上並了解社區。


【透過踏查與記錄,完成自己的電子書與影片】

我們期望孩子能夠利用創意,透過平版電腦去完成自己的電子書及紀錄片,現在的平版電腦不但具備文字的編寫與記錄的程式,讓孩子們可以進行文字的記錄與創作,孩子可以透過平板電腦進行影片拍攝與創作,創作完成後可以直接將作品放在網路上與他人分享。結合空拍與360相機,透過VR將社區在網路上重現。

每一學期,課程設計針對不同的主題去閱讀和實際調查,透過文字與圖片去完成自己的電子書和簡報,學生必須完成一本自己的電子書。平板鏡頭可以拍攝為攝影集或紀錄片。每一件攝影作品旁都要加上自己的文字敘述,讓攝影作品想表達的意念更完整;紀錄片可下載並學習剪輯App,加入旁白或字幕,製作一部認識三峽的鄉土或社區故事的微電影;此外,學生還可以透過平板畫筆,完成自己的手繪繪本故事……。

透過數位工具,我們讓學生畢業之前,必須完成一部屬於自己的故事紀錄片與介紹App,並上傳網路空間,與世界上的網友分享。


【透過平板進入學校雲端,進行探索與合作學習】

利用老師建立的數位雲端資料平台,學生可以拿著平板在校園與學校後山的柴埔山與三峽、社區的文史教學點進行探索學習,並可以利用教學App進行自主學習和團體學習,學生要完成學習記錄並製作簡報進行報告。


【期許培養學生成為多元的專家】

(1)生態觀察家:觀察是認識生態最好的方式,透過數位工具的輔助,認識生態,才會喜愛生態、保護生態。

(2)解說應用家:透過數位工具及實物進行數位解說,長輩們的山林記憶需要被慱承。透過雲世代課程的發展與實施,讓孩子們能順應自然、成為一個能善用能力去適應環境的生活應用家。

(3)藝文創作家:透過平板及數位工具進行新藝術的創作,學習用照片、圖畫、文字,甚至影片,表達內心的感受,分享同學的感動,並將這樣的感動透過網路跟大家分享。

(4)環境實踐家:愛護環境是用做的,而不只是用說的。學習保護的生態的觀念及方法,並落實在生活中。


【教師組成工作坊,密集分組討論、積極進修】

工作坊成員依興趣專長進行分組,這幾年來成員有大幅成長,成員約佔全校老師人數約3/4,除了整體的會議及研習外,各組也都會進行分組聚會。工作坊的運作除了每周固定的會議外,每個月皆有研習及進修,教育局的培訓及參訪工作坊也會參加。

工作坊老師也利用部落格、FB及手機通訊App進行討論,開發了許多數位的教材,並分享給其他的人。學校老師將參與各項比賽的獎金捐出,總共捐出的獎金超過百萬元,這些捐出來的經費都添購數位設備給學生使用。目前我們擁有超過25台的單眼相機、超過百台的平板電腦、3台空拍機……等。

除了社區及教育局資源外,每年皆會申請教育部相關競爭型計畫,加上跟荒野及台灣原生魚協會……等NGO單位合作開發課程。



成果與效益:

1、定期舉辦智慧校園工作小組會議,由參與計畫的老師依學生上課學習與作品完成情況進行討論,並由教導處和授課老師進行溝通,以調整更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學生產生興趣與熱情。

2、透過公開展示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成效展示出來。由授課教師協助學生將他們的的作品數位化及整理後放在網路上,透過學生數位學習檔案可以發現他們的學習成效。

3、結合資訊課,透過網路部落格分享的方式,讓學生的作品能夠讓校外的老師及同學看到,透過留言版的方式可以有不同於學校老師的鼓勵與評估。

4、學校工作坊成員非常投入,依興趣專長進行分組,這幾年來成員有大幅成長,成員約佔全校老師人數約3/4,除了整體的會議及研習外,各組也都會進行分組聚會。工作坊的運作除了每周固定的會議外,每個月皆有研習及進修,教育局的培訓及參訪工作坊也會參加,工作坊的老師每個人都配發有一部Ipad平板及相關數位連結設備,學校也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提供相關設備給工作坊的老師,除了開會溝通外,工作坊老師也利用部落格、FB及手機通訊App進行討論,開發了許多數位的教材,並分享給其他的人。

5、資訊融入環境已建置完成,老師進行融入課程情形普遍,學生從中獲得啟發。

6、全國第一的生態教學部落格,是老師進行課程融入及學生學習的寶庫。

7、透過 獨步全國的攝影課,學生包辦全國及全市的攝影與影片競賽,學生從中獲得自信。

8、學生製作專題簡報的方式融入其它課程,學生在全國及全市比賽獲獎。

9、學生自製數位媒體教材,擁有豐富的雲端教材資料,學生樂在其中。

10、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成為多元的專家,例如生態觀察家、能透過數位工具及實物進行數位解說的解說應用家、藝文創作家、環境實踐家等。

11、本校校本課程編寫以學校願景為核心,結合在地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發展成福特有之「人文教育課程」與「環境教育課程」,利用正課或社團、營隊等方式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家鄉能有更深切的了解,進而培養其愛護鄉土與自然的情懷。從社區及鄉土出發,透過網路給予學生更寬廣的視野與接觸。



影響力與擴散性:

1、因為團隊的努力,在資訊月及各地發表與分享團隊的成果,每年超過20所學校、教育部及縣府單位的參訪,團隊到台澎金馬分享每年超過20場。

2、三峽社區的慶典及活動都會邀請學校學生去記錄,透過攝影、空拍、全景攝影的方式進行記錄。

3、超過12個國家的學生到學校體驗課程,包含德國、巴西、法國、澳洲……等。

4、104年全國資訊教育展,我們是唯一學校代表教育部展示行動學習課程給總統看。

5、每年皆有電視台專題節目邀約、及報章雜誌的報導。



相關連結:

[老師,您哪位?] S1-5 吳寶春的自然課
我的超級麻吉-翻轉教育
當藍鵲飛過
成福水草塘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