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37
林建成 無界塾教師

「設計自己的家」—動手做,學建築


身為一位建築師,最大的樂趣來自於建築的設計思考過程,以及最後將腦海中對空間的想像,付諸實現。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將這份感動傳遞給初學者,是當初規劃這個專案的初衷。

在「建築設計」這堂入門的課程裡,初學者會學習到如何賞析建築作品,發展建築設計概念,描繪建築圖說,如何進行設計思考,以及建築模型的實際操作等,並享受到其中從無到有的創作樂趣與成就感。


專案具體內容:

當我們下一代的城市美感經驗與設計思維仍侷限在蕞爾小島的格局時,世界各地早已天翻地覆的發展。透過這個專案的學習,即使未來不是從事建築的相關工作,也能將建築設計的思維模式及美感經驗,融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我以建築師的角度,透過認識建築、想像建築、以及設計建築三個階段,學習賞析建築作品,發展建築設計概念,描繪建築圖說,進行設計思考,以及建築模型的實際操作。


【從認識建築到完成模型】

在「設計自己的家」課程中,會接觸到的內容包括──
1、首先是「認識建築」,課堂上展示並加以分析各式各樣的實際建築作品及其設計概念,將實際的建築案例,製作成建築的設計概念模型,讓學生更直覺地明瞭模型與設計的關係。

2、接著是「想像建築」,引導學生發想靈感,導出心目中對理想建築的設計概念,利用現成品(靈感雜物),想像空間的各種可能,刺激空間與造型的想像,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3、再來要學習「設計建築」,包含:
Ⅰ.探索材料與空間:嘗試使用各種模型材料,來創造各種空間;
Ⅱ.發展設計概念:發展設計的概念模型;
Ⅲ.繪製平面圖:學習平面圖的辨識與繪製、尺度與比例的建立與掌握;平面圖怎麼畫?先以自己的方式,畫出模型的平面圖!再「臨摹」老師修正後的平面圖,加深印象。

4、盡情的「玩材料」。模型材料有多元選擇,包括鐵絲、竹籤、吸管、紙板、珍珠板、及保麗龍……等,學生可以邊動手邊思考,用來刺激發想設計概念。另外有材料的半成品如紙板、珍珠板、保麗龍,事先切割成各種單元尺寸,減少學生因模型技巧而造成的時間浪費或挫折感。

5、最後要「完成建築模型」,也就是要自己蓋房子了!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建築模型的空間設計與創作,自己就是營造廠,用珍珠板,依照比例,蓋出房子吧!在機能、比例的要求下,以「積木」的概念,建構「自己的家」。


【樂高人,玩空間】

對,沒錯,樂高人覺得好不好玩,才是重點。同學們在評分階段,就是帶著自己的樂高人,去別人的「家」裡逛逛,「身歷其境」的去感受別人的設計。


【生手×專家 的評圖】

評圖就是「評論你的設計」。拿著作品,去問問其他同學、老師、家長……等(生手),以及建築專業者(專家)的意見,廣泛的吸收各界的意見,讓大家來「評論」作品的優缺點。


【哪裡好,哪裡不好】

創作者最大的收穫來自於對自己作品優缺點的了解。因此,以思考問答的「評圖」,取代分數或票選的方式,請使用者、參與者、專業者等各種觀點,提供優點與缺點的說明。

未來還計劃結合建築事務所、建築工地、建築材料廠商等相關產業,以參觀、工作坊、或實習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實務上的操作流程,作為生涯規劃的參考。




成果與效益:

1、學生於課餘時間,主動要求看「高第 × 扎哈.哈蒂建築聯展」
2、學生於課餘時間,討論某建築的美感、設計理念等,如姚仁喜的蘭陽博物館等。
3、學生試圖思考解決周遭環境問題,如「鐵皮屋也可以很有設計感啊!」
4、關心台灣各地蚊子館的議題,如「老師,那前瞻計畫算是蚊子館嗎?」
5、學生上課做作品時,欲罷不能,幾乎每節都延後半小時才下課。
6、選擇「建築設計」做為課外自主研究的題目。
7、續選其他有關空間創作的課程,如「創客空間改造計畫」
8、學生會主動詢問相關科系的未來出路。
9、有學生說,希望未來有塊地,然後自己「設計自己的家」
10、家長回饋:「這門課程真的看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去感受和觀察,老師課堂的引導潛移默化的感染了他們。上個月我們臨時去新加坡一趟,如果是以前他大概只會想去環球影城或動物園,但是這次他在每個建築物前駐足很久,除了拍照之外還會跟我分享上課看過什麼地方類似的建築等等,真的不一樣了!我不是寫這些來諂媚老師的~發自內心純分享!也謝謝老師的付出」
11、家長(建築師,建築系老師)會饋:「說真的,作品做得和我教過的大一差不多!」



影響力與擴散性:

國中生6人,高中生2人,小學生(小二~小五)12人

希望提供此一經驗與教學模式,讓其他領域的專業者,例如工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等,都能分享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並在下一代的基礎教育上扎根萌芽。



相關連結:

「設計自己的家-動手做,學建築」
「BTS 無界塾:教出具備引領風潮、改變世界能力與格局的新世代」
無界塾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