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校慶園遊會 - 金髮黑人(所羅門群島)
校慶園遊會 - 教宗(梵蒂岡)
校慶園遊會 - 學生擠在海報前面搶看資訊
援外x教育跨界博覽會 - 分組討論
援外x教育跨界博覽會 - 學生報告
學生完成了「友邦大挑戰」的海報佈置
No. 90
劉政暉、柯俊雄、張增盈 台東均一中學社會科團隊

從「援外」走向世界


長久以來,台灣的社會科教科書與「國際觀」相關的篇章皆以歐美史觀來建構,多年累積之下,造成台灣從政府到民間,不僅錯判國際政治局勢,更失去聚焦全國自我認同的機會。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在2016年12月非洲國家聖多美與我國斷交後,堪稱台灣最重要友邦的巴拿馬,也在2017年6月與中國大陸建交,在台灣未來局勢愈趨艱困的今日,從教育現場開始,帶著學子以謙卑、文化肯認的心態,配合與國際同步的聯合國目標,仔細檢視我國對22個「邦交國」與8個「友好國家」的援助政策,反過來從這些地方的風土民情、經濟發展、社會制度等,重新爬梳殖民歷史的脈絡、援助發展的軌跡暨未來,並在多方專家引導之下,建立學子的國際觀。


專案具體內容:

藉由2016年及2017年台灣所面臨的外交危機,我們在社會科中的課程,重建學生的國際觀,重新檢視我國的邦交國及友好國家。課程內容參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執行外交部援助海外業務之半官方組織)相關資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專頁、半島電視台與其他國際新聞、台灣駐外官員出版品等;教師與學生共同拆解、重組、編寫這些友邦的風土與歷史,同時導入學思達的概念,教師帶著學生透過活動方式,讓他們更加主動且有效率地消化艱澀的議題,並透過重新拆解知識,自行轉換成較低年段學生所能吸收的內容。


【課程內容結合校慶活動】

高二社會組選修課學生,分組尋找資料、研究探討友邦與友好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風情……等,再以口頭報告的模式,透過「實體海報」,配合生動有趣的有獎徵答吸引全校師生參與。

最特別的是,我們將課程導入校慶活動中。高二學生為「學生會」的主要成員,他們肩負起舉辦校慶闖關活動的責任,因為謹記著要讓更多學弟妹學到友邦相關知識,所以這群學生除了設計「在地圖上尋找友邦」的活動(答錯的懲罰為:吃一口來自友邦「聖文森」的辣椒醬),他們更邀請為外師量身定做道具,讓一位位教師化身成為具備友邦特色的人物,只要能辨認出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就能在遊戲中快速積點,激起全校學生的興趣,悄悄的把學習帶入。

「友邦特色」也透過學生的創意與巧手、教師的變裝,成為園遊會穿針引線的橋段,增加全校師生對友邦國家的好奇。


【與中研院民族所醫療人類學研究群合作】

此外,我們與中研院人類學民族研究所醫療人類學研究群合辦《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該團隊由中研院學者、大學教授、第一線海外服務人員所組成,他們長期關注臺灣友邦與友好國家的發展現況,這正與本課程所發展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在今年六月,我們共同合辦《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以「發展台灣第一套國際觀教材的概念」為目標,廣邀全台灣的教師群聚中研院,由學生、教育者、具備援外經驗之人員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做討論,並由學生擔任桌長及報告者。

高二學生為了《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完成的援外教材雛形,後來也成為高一學生公民與地理課的讀本,讓高二學生了解到,他們的努力是非常有價值且有意義的。


【評量分數來自學弟妹參與度】

本課程透過將電子報告轉換成實體海報的形式,並公佈在公布欄上讓更多低年段的學子得以參與,主導學生被賦予的目標,吸引更多學弟妹的參與,讓更多人都學習到「友邦」的相關知識,學生亦因此變得更加主動閱讀相關資料,絞盡腦汁設計出更「有趣」的問題,最後學到最多反倒是學生自己。

學生們的得分依據,除了少部分個人的海報呈現外,主要來自於學弟妹的參與程度,越多人參與回答問題,他們能拿到的分數越高,這也讓學生們互相合作,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人關注這個議題。



成果與效益:

1、課程由曾於援外領域工作、並實際經歷斷交事件的工作人員,透過一件件事件分享,以及後續骨牌效應對台灣的影響做說明;因為每位學生負責的國家地區都不同,學生不僅增加相關的知識,更在課程之餘仍持續關注議題,甚至將成為外交官當作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

2、在課程進行中,恰好遇到巴拿馬與我斷交,更讓學生搜集相關國內外新聞資訊,分析國外與國內媒體、國人關注議題之差別,賦予學生更大的責任感做為學習的引導。

3、本教育專案與中研院的夥伴合作,並讓援外專業與第一線教育現場有了第一次溝通,在《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活動前,學生與眾專家一對一合作,活動討論資料皆由雙方共同完成,在有基本的默契之下,專家與學生們拋出更多議題讓來參與活動的教育者提供建議,最後,學生一個個站上中研院民族所的講台,向台下教師、援外專家等報告,這對於學子們是千載難逢的學習經驗。

4、有了與中研院合作的經驗,下一步我們將嘗試帶著學生,與援外官方組織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計劃產出第一套具備台灣觀點的「國際觀」教材,實際給予學生更大的舞台。試想,若能親身參與編撰出「教材」將會是多大的鼓勵。



影響力與擴散性:

教師受邀至「中研院民族所營隊」擔任「與談人」,與學者及大學生們分享《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之活動成果。

下一步,將嘗試把《援外 x 教育 跨界博覽會》搬至台東,並邀請其他高中職學生共同參與,同步翻轉台灣的偏鄉,讓台東成為台灣最接近世界的地方。

最終,本教育專案目標,是建立一個「線上」的國際觀網站,邀請全台灣學生、教師,共同編輯、增修、完善這一套擁有台灣觀點的國際觀教材。



相關連結:

劉政暉:走出教室,向世界學習──國際觀可以怎麼教?
誰的轉型,誰的正義?──他山之石,看台灣的歷史教育與「認同」議題
【投書】劉政暉:斷一個邦交國,到底會怎樣?
均一實驗高級中學 Combined Studies 國際連結課程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