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61
張崴耑 臺中大明國小教師

身體歌謠學習史地


在進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時,常感覺如果孩子的基礎知識不足,在討論與小組報告時,容易停留在很淺顯的內容上,但記憶這些基礎知識實在太花時間,因此開始思考:是否有快速、有效又有趣方法,幫助學生熟記這些文史的基礎知識,好留下更多時間進行更高階的學習?

十多年前接觸林榮梓老師的指比畫教學後,便開始以林老師的概念去做研發和改編,讓學生透過身體舞蹈與歌謠完成台灣行政區、地形、歷史分期、世界地圖……等基礎知識的記憶,後續再搭配漫畫、角色扮演、討論,搭配以課綱為主的評量方式與成績單,精進學生在社會領域的學習。後續也將這些設計,分享到自己建置的開放資源網站,讓更多的老師能使用這些策略與資源。


專案具體內容: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一個老太太……」兒童歌謠「三輪車」的旋律每個孩子都能朗朗上口。在從事教職期間,看到小學生們必須花很多時間記憶基礎知識,在接觸林榮梓老師的指比畫教學後,突發奇想將「記憶知識」與「歌謠」融合搭配,期許增加孩子的記憶點,並降低死背記憶所需花費的時間。例如「三輪車」的旋律,搭配台灣行政區名──

三輪車,跑得 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北北基,桃竹竹苗,中彰投 雲嘉嘉。南高屏,宜花東,澎湖金門和馬祖。

我發現簡單的改編,可以讓孩子在愉快的玩樂中,很快就能記得原本對他們而言混亂難記的基礎知識。


【研發身體歌謠記憶策略】

發現利用常見的歌謠可以幫學生更容易記得地理分區之後,我便開始研發出各種身體歌謠記憶史地的策略,例如身體歌謠記憶台灣行政區、手勢記憶五大地形、右手臂記憶台灣歷史分期、手勢歌謠記憶世界地圖、台中古蹟之歌、台中特產之歌……等,共二十多種策略。例如:

中年級「家鄉的地形」:先帶領學生以手勢動作熟悉五大地形,例如雙手高舉過眉是山地,雙手往下是盆地;再用右手臂各部分模擬台中地形,如手指是清水平原、隆起的指節是大肚台地。

高年級「台灣史」:先讓學生以右手各個部位,唱出歷史分期的年代與名稱,後續再以所撰寫的歷史故事,透過漫畫摘要內容。

利用記憶的基礎知識延伸學習,例如以漫畫學習台灣歷史、全球新聞報告、小市民大會……等方式,此外,搭配google地球與自行繪製的地形、人口圖套疊,或透過街景圖及自行拍攝的照片,讓學生將實景與所學知識做關連,而不只是抽象的名稱記憶,深化學習,並依據課綱設計評量與成績單。


【擴大分享身體地圖教案】

為了推廣與提供給其他老師使用,先將所設計的身體歌謠繪製成簡易的步驟圖,並與其他的教學資源如歷史人物故事、繪製的各種地圖,以及所拍攝的鄉土圖庫,以開放分享的方式放置在「搜秀資源網」(http://taisoci.blogspot.tw)上。

同時與兩家教科書出版社合作,讓這些身體歌謠記憶史地的策略放入教師備課用書中,以便讓更多的老師得以使用。




成果與效益:

1、孩子將此記憶法舉一反三,擴大應用
因為歌謠與動作對學生而言是有趣的,因此學生即使下課或返家,也常會唱或跳給同學與家長看,甚至自己模仿形式,去將其他領域或其他課程的內容轉換成歌謠或漫畫。即使上了國中,在遇到相關的單元時,也多能快速的說出並應用。

2、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記憶,而是記憶後的延伸學習
在唱跳並用手勢熟悉世界地圖後,便從五年級開始每週進行一篇全球新聞報告,並透過提問、繪製地圖、撰寫心得,累積對全球各地事件的關懷。到六年級下學期時,還能看到有學生開始主動詢問或討論世界新聞事件,如氣候協議、經貿協定。因此,在此基礎上做發展,學生多能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影響力與擴散性:

目前透過搜秀資源網、到校輔導以及在康軒、翰林兩家出版社的社會領域教師備課用書上做推廣,以資源網站部分已有29萬人次閱覽,後兩者則難以計量,教科書的教師備課用書則是幾乎每位社會老師都有機會接觸與使用;雖無法計量,但近年每個月都能在講演場地或信件、社群收到老師使用過的回應,應有一定擴散性。


相關連結:

地理課又唱又跳!張崴耑的學生 考試老是攤開左手
原來社會也可以這樣上
用身體歌謠記憶臺灣史地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