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小-考試領「倒」教學,從段考命題開始改變2017/06/03
教學的翻轉,先從段考的鬆綁做起,由教師分工命題,
涵蓋「記憶」、「理解」、「應用」三種層次,而要怎麼考,就要先那麼教。
台灣教育經常是「考試引導教學」,新北市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校長李惠銘主張「考試領『倒』教學」,一直帶著老師衝撞段考,就從命題的改變開始做起,好好製作一份可以看出學習問題、方法及學習歷程的試題,而「要怎麼考,就要先那麼教」。
「讓老師從教學去翻轉教學,是很困難的事,因為親師生關注的不是教學,而是考試,」李惠銘坦言,多數人關注的不是這個老師會不會教,而是學生考得好不好,甚至以學生考得好不好來斷定老師會不會教,「既然大家都重視考試,那就以考試做為翻轉的起點。」
教學評量注重歷程而非結果
李惠銘談到,目前國中升高中已不採計在校成績,為什麼還需要全校統一的段考?考試為了求公平,就只能考紙筆測驗,又怎麼考得出所有學生的所有能力?因此,桃子腳國中小嘗試引導價值創新,教學評量從注重結果變成注重歷程,主要從下列三方面入手:
1. 聯合命題:很多學校段考是由不同的老師輪流命題,這樣「因人而異」的試題缺乏可信度、有效度和穩定度,很難針對學生的測驗表現進行縱向研究。桃子腳國中小改採專業分工的聯合命題方式,不同科目專長的老師分工負責「記憶」、「理解」或「應用」等題型,有助提升命題品質,也可解讀學生分數,同時落實補救教學。
2. 改型易次:挑戰段考的權威性,每學期的段考次數可以改為兩次、四次、一次或甚至是零,形式也可以多方嘗試。
3. 開放自辦:各班可自辦評量,想玩自己玩,不一定要參加學校公辦的段考。例如,該校已有老師雖然參加學校段考,但只採計一半,另一半是由自己做動態評量、多元評量,只要達到班級內的公平就行了。
「反正三年後要到高雄,你要坐高鐵、搭飛機,或者騎腳踏車一日雙城,可以自己決定,」李惠銘做了生動的比喻,並強調考完試後不要光看成績及排名,更重要的是了解分數是怎麼來的,之後又要往哪裡去?
李惠銘說,有的孩子是記憶強、有的是理解能力高、有的是很會應用,最後一樣都是80分的話,到底該鼓勵誰、責備誰?好像不能只照成績高低吧?

文章出處: 《未來Family》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