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No. 67
曾明騰 彰化員林國中教師

Mr.T (Thinking) 的翻轉教室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夠打破傳統教育窠臼,迎接創意的新世代。

我在2013年獲頒SUPER教師獎全國首獎,教書15年以來,以品格為核心,著重「變形蟲5力」的養成,即快樂力、學習力、表達力、理財力、創造力。

我引進「Coach教練學」融入班級經營、透過許多「看似跟學科能力無關」的實驗性課程活動(如:親子共學營、大學體驗營、偏鄉服務營、不一樣的畢旅……等),將創意教學、理財教育、青創思維三大主軸融入國中課堂,除了建構孩子們獨立思辯的能力與邏輯企劃的架構能力,我也努力讓學生學得更快樂,引發他們內在自主性學習動機,了解自己的天賦,成為「對學習有熱情、對未來有想像」的人!


專案具體內容:

學生進入我的班級,首先就會組建各組學生成為不同的團隊,先以團隊動力(Team Building)課程活動來凝聚團隊共識;接著引導各組學生去聚焦課程主題和核心後,再進行遊戲化設計課程;而後,各組團隊設計出的課程企劃案後,開始以PDCA流程來進行課程演練與優化(Plan──Do──Check──Action)。過程中以信任學生團體為核心價值,對各組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陪伴成長與引導細節調整,營隊出團當日即驗收課程成果。

在課程活動上,透過許多「看似跟學科能力無關」的實驗性課程活動(如:親子共學營、大學體驗營、偏鄉服務營、不一樣的畢旅……等),將創意教學、理財教育、青創思維三大主軸融入國中課堂,建構孩子們獨立思辯的能力與邏輯企劃的架構能力。以下以「Happy Walking Camp」和「大學體驗營」舉例說明。


【一、「Happy Walking Camp」交流服務團:學習、成長、分享】

此活動的策略是:混齡快樂學習+行動交流體驗+縮小城鄉差距。

以快樂的體驗學習為元素,讓教育走出去,讓外界走進來,讓「高牆」倒下,讓陽光灑進校園,創造更多元的教育,讓都市的孩子惜福感恩,讓偏鄉的孩子不孤單,讓愛走遍台灣每一處需要灌溉的地方!

在我班上,每一組學生都要提交課程企劃書,完全授權孩子設計課程的鋪陳與進行,強化團隊合作,學習人際溝通,鍛鍊每一組學生都是一個個專案團隊,訓練將想法化成行動的能力。

2014年7月初,我們走進了台南市松林國小,得知潘校長即將在該年8月退休,卻仍一口答應我們Happy Walking Camp課程活動,並盡全力協助。當地的自由時報記者無意中得知,也帶著她的孩子一同前來參加此營隊相關課程,營隊活動上,松林國小的孩子們設計超棒的「太鼓體驗」課程教給我以及我們班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們,我們一起共學、共思、共享、共創!

半夜,忽然有好幾位班上同學的家長從彰化員林下班後,買了全班孩子們的宵夜以及要送給松林國小孩子的禮物,夜間開車從彰化員林來到了台南西港;隔天中午,班上另一批家長載著許多大西瓜來到了松林國小……當下,感動到無以復加,我想,大家對於教育都是同等重視,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口號!


【二、NCTU大學體驗營】

「大學體驗營」的設計,最早是我在大學時期發想並與大學教育學程夥伴們一起推動,因此當我投身正式教職開始,我便希望能有機會帶著班上的孩子進行大學體驗營的活動課程。對我班上的孩子而言,我希望藉由體驗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來引導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給學生們更寬廣的想像空間;此外,此計畫還能延續下去,因為我還想跟我的畢業生一起合辦這麼有意義的營隊課程活動,並能在學生畢業後,還能引導他們建立統整企劃的能力。

退伍後正式投身教職的第一年,我便自行規劃設計,舉辦過「墾丁兩天一夜生態營」,帶領班上學生和家長們一同出遊;也舉辦過「一人一菜感恩餐會」和「夢想宣誓大會」,跟班上學生和家長們一同藉由餐會形式感謝辛苦的任課老師與行政同仁;而當我在2010年9月接任102這一班的導師一職時,我在心中便已規劃要在一所大學內辦一場體驗營活動,並在國中一年級開學的親師座談會中,就跟學生和家長們宣布,我將會在一年級升二年級的暑假舉辦三天兩夜的「大學體驗營」。

自從考取教職,在彰化縣員林國中服務的15年來,我連年擔任導師班,更自行舉辦許多的生涯探索活動,凝聚班級向心力,帶給孩子的影響力,很多家長都反應非常感動,甚至在自己的孩子國中畢業後仍持續支持我在學校自主推動的一連串課程活動。

我一直以分組教學、團隊共創的模式來改變課堂學習的樣態,希望讓孩子們能了解〝團隊〞的重要性,而這也是培養學生未來就業很重要的一項能力。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的座位是一排一排的?因為我們害怕學生考試作弊,我們如果可以試著讓學生從競爭關係,變成有競有合,將來他們在社會上、在職場上才更有適應的能力。

在教學精神上,我的創意教學方式一開始在學校內並不受到支持與肯定,因為大家普遍有著這樣的錯誤認知:談到升學、考試成績時,這樣的教學方法未必有效。以2013年6月畢業班為例,我們班在新生入學後成績一開始都不是最好的,校內排名一開始甚至是在中後段,但是經過3年的陪伴學習與引導想像,該班在國三時已經衝上校內排名第一名並維持至畢業,最後的升學成績也表現亮眼,全班有三分之二學生免試直接入學高中職。這樣的成績,讓學校其他老師開始發現,引導孩子真正喜歡學習,比過去不斷要求成績的填鴨方式,也許更好。

這些學生在2016年學測和統測上同樣大放異彩,在高中職求學過程中,班上多名孩子在學業之外也擔任社團重要幹部,有著不錯的表現,更高達近半數孩子順利高分錄取進入國立大學就讀,足以佐證良好的班級經營與提升學習樂趣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正向且長遠的影響。



成果與效益:

1、學生對學習這件事更有動力與想像力,透過相關活動課程的辦理,讓原先成績不好的孩子有了自信心,讓成績優異的孩子有了更寬廣與包容的心,願意彼此分享。

2、孩子彼此間開始相互學習,讓班上的平均成績慢慢的在校內名列前茅,因為孩子們開始懂得活用知識,享受學習的樂趣,願意主動彼此學習,學習不再孤單,而是有一群夥伴們一同快樂前進。

3、活動課程後,學生開始發現自己的天賦亮點,在老師的引導與家長的支持下,有的孩子開始以成為一名廚師為職志,進入餐廳學習廚藝;有的以成為創業家為目標,進行電子商務的微型創業,決定國中畢業後鎖定商業經營和國際貿易為升學目標;有的投身繪圖藝術創作,矢志成為一名動畫師,能製作出好看又有反思的動畫電影;有的孩子勤奮向學,立志成為科學家,想像科技的未來應用。

4、孩子們從一開始視創課為畏途,一直很抗拒設計課程,甚至對自己和團隊沒有信心,到後來每次寒暑假都頻頻提案說想要到哪裡哪裡去帶領營隊課程,甚至連畢業了都還回來找我提案,所以今年8月12日和8月13日,我們師生二度來到南投竹山明善寺陪伴當地弱勢家庭的孩子,進行兩天一夜的營隊課程。

5、經過這些年的能力養成與陪伴引導,我和孩子們的討論愈來愈有深度與廣度,我們會去想像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在那樣的未來世界下哪些能力與產業是不可獲缺的?我們會去想像未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選項……也許是天馬行空,但也許會是切中趨勢的發展喔,我也很期待,哈哈哈!

6、成績固然重要,但「成人」更重要,教育的目標不該只是分數,而是需要更多元的素養導向與價值觀的建立,我很期待這些孩子們的未來!



影響力與擴散性:

1、至少已經在50場以上的校園講座上分享相關做法與行動,得到很多熱血老師們的迴響,並知道有些老師們也開始設計活動課程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寒暑假,包括:該班自辦暑期輔導課程、帶領孩子走到戶外去學習、陪伴孩子辦理營隊課程……等。

2、我們班的孩子在2016年6月國中畢業後,在7月初到新竹北埔麻布山林幫企業體(好創意有限公司)辦理親子共學成長營,獲得家長們與孩子們極大的迴響與肯定。


相關連結:

Super老師曾明騰,用「問題」啟動教室裡的合作
老師&學生變變變
熱血老師 ♥ 翻轉學生
Happy Walking Camp
大學體驗營閉幕影片
Copyright© 2017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